close

假設你跟朋友們坐在露天咖啡座享用午餐。帳單送來,你直覺伸手拿錢包,卻發現……啥也沒有。你檢查另一邊口袋,還是……啥也沒有。你的錢包不見了。接下來,就是足以改變你生命體驗的發展,因為你有能力決定那是什麼。關鍵就在你的腦子裡。

 

你對遺失錢包的第一個反應來自腦幹的下意識層次,這裡是大腦最古老的區塊,有時也稱為「爬蟲類型腦」。這可是當家作主的區塊:舉凡你的呼吸,心跳,以及預防萬一的體內警示系統。在你還沒來得及對這件事產生情緒性反應之前,腦內這區塊引發你對遺失錢包感到驚慌失措,像一陣酷寒貫穿全身──讓你同時發熱又發抖。

 

你腦袋裡第二古老的區塊接棒演出,這裡是所謂的「哺乳類型腦」,它掌管你的邊緣系統,或者稱為情緒腦。這裡就是讓你不自覺情緒瞬間波動的區塊:也許是恐懼,也許是慌了手腳,也許是驚嚇,也許是不確定感;這個層次的大腦運作,你還無法說出感覺,你只是接收到潮湧而來的情緒。

 

最後,遺失錢包這個念頭觸擊大腦最外層,這裡是腦部最晚開發的區塊,約莫7000萬年前吧(感覺就像昨天一樣)。這區塊就是皮質,負責我們的思考、評估、分析與計畫。遺失錢包的意識在此落實,於是你可以說出自己的感覺。喔,天哪,這會兒你開始想東想西了。「怎麼回事?錢包呢?我嚇壞了。」然後,當你終於接受錢包不見的事實,你會想:「怎麼辦?」

 

當「怎麼辦?」的情況發生,就是練習讓光明面朝上的好時機。當「怎麼辦?」的情況發生,正好讓你思考事發經過,分析自己的感受,評估所有可能的解決方式。最酷的部分來了:藉由經常回應「怎麼辦?」來刺激你的光明面朝上系統,可以訓練大腦做出正向反應,漸漸地,從旁提示的次數也將遞減。沒錯,大腦可以訓練。

 

根據最近的神經科學研究,大腦具有「神經可塑性」,這意味著只要假以時日,我們可以像捏黏土一樣,型塑並改變大腦運作。藉由「後設認知」的挑戰──就是思考自己思考的過程──你可以重新設定大腦的神經迴路,讓自己擁有比較正向的關鍵心態。遺失「錢包」時不致產生「完了!這下全毀了!」的反應。如果你轉個念頭,「至少我先跟朋友享用一頓美好的午餐」,心裡會比較好過。愈是經常使用腦袋裡的正向神經路徑,你的正向反應機制就會更自然。

 

也就是說,只要你想更快樂一點,你就能做到,就在當下。想要讓人生符合自己的期待,什麼都不需要改變。你需要的,只是改變自己看待生命的態度。你可以延續當下生活的方式,過著「好日子」。你不需要賺更多錢,或者更高檔的廚房,你不需要開更拉風的車,或者職務晉升三級跳;你也不需要花3週到夏威夷度假,來讓自己覺得快樂。學著以更正向的心態面對日常生活,你會發現,快樂早就在身邊。只要能夠享受人生的體驗,你就會快樂。

 

〈練習1〉每天花10分鐘扮演「理想版自我」

 

人人都有「真實版」自我,以及一個夢幻的「理想版」自我。通常呢,兩者之間落差很大。

也許你的「理想版」自我,在一日將盡的時刻,身心放鬆,一邊聽著歌劇《托斯卡》(Tosca),手裡的小說名列20世紀最偉大作品金榜;但真正的你則是裹著毛毯窩在沙發上,盯著數位電視無聊破表的節目,連看3小時。

沒錯,「理想版」自我的日子感覺起來豐富精采。但是,檯面上可是真實的人生啊,應付渦流般席捲而來的緊急電子郵件及工作期限,還得安排共乘與稅務諮商,還有落落長播不停的電視節目,讓人無法抽身(嗯,比如烹飪競賽秀)。我們不只是忘了應該給自己機會成為「理想版」自我,也根本沒那個閒工夫!

但事實上,我們有。

算是有吧。因為這根本不像你想的那麼花時間。每天只要10分鐘,讓自己沉浸在「理想版自我」的人生夢想,你將益發覺得每一刻都樂活在其中。

 

也許你忙於全職工作,夢想著在法國買一棟小屋,以致沒有時間接受鐵人比賽訓練,或打造有機花園,也沒有時間整修舊家具。但是,你可以花10分鐘在廚房窗台種幾盆鼠尾草。你可以翻開一本好書讀個8頁。你可以到溜到街角轉兩圈,再回辦公室。這10分鐘的理想生活,會讓你覺得好有尊嚴,生產力噴發,你會想要更多的「10分鐘」。每天10分鐘,做一件「理想版」自我會做的小事,這就像啟動快樂生活的開關,為邁向「完美版」自我暖場,並知道自己可以成為那樣的人。

 

〈練習2〉別把「諸事不順」看得太嚴重

 

我最近「諸事不順」的一天,大致是這樣的:一起床就覺得累,掛在網上45分鐘,瞎逛,好不容易開始工作,卻毫無進度。感覺很挫敗,捨棄能量午餐,獨吞不健康的食物。然後打開電視,躺在沙發上,一邊飆汗一邊看有錢人買夢幻度假屋,心想,此情此景到底有什麼光明面可言啊?

 

受到前一天毫無生產力的刺激,隔天我改變態度,充實度過。我的結論是,人生,也需要這樣的日子。當我們覺得穿著打扮或髮型「卡卡的」,或者覺得「諸事不順」沒效率,連一件像樣的事也辦不成,沒關係,就這樣吧。我認為,人生中這種既非成功也不算失敗的日子挺重要的,它只是未達理想目標而已:「諸事不順」是一道底線,是界定人生起伏的中間標準。沒有「諸事不順」,我們不會知道什麼叫做「一帆風順」。

 

崔西‧布魯姆(Tracey Bloom)是第七季《頂尖主廚大對決》(Top Chef)參賽者,我喜歡她的淘汰感言。「我不認為我離開節目是因為廚藝不好。」她說:「我認為,問題在於我今天很背。」造成她「很背」的原因,包括一塊嚴重失手的派,以及幾個凸槌的漢堡,但是她的態度完全正確,她採取正向的、就事論事的解釋風格,提醒自己不要將一次失敗歸咎於個人能力。

 

這正是你面對「諸事不順」時應該做的。一筆勾銷,不必相送。那些「諸事不順」的日子,並不是從此以後永遠定格,它們無法反映真實的你。不過就是幾天「已經過去的日子」,不要一直放在心裡。

arrow
arrow

    ThothSe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