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天,老教授一如往常的進到教室,
原本三兩成群在聊天的同學們
趕緊回到位子坐定位。
這時,教授並沒有打開課本,
而是認真地轉向黑板下的學生,
他問我們:
「如果你去山上砍樹,正好面前有兩棵樹,
一棵粗,另一棵細,你會砍哪一棵?」
問題一出,大家異口同聲回答:
「當然砍那棵粗的了。」
老教授一笑,說:
「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,
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,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?」
我們一想,紅松比較珍貴,就說:
「當然砍紅鬆了,楊樹又不值錢!」
老教授帶著不變的微笑看著我們,
問:「那如果楊樹是筆直的,
而紅松卻七歪八扭,你們會砍哪一棵?」
這時我們覺得有些疑惑,
想了想便告訴教授:
「如果這樣的話,還是砍楊樹。
紅松彎彎曲曲的,什麼都做不了!」
老教授目光閃爍著,
我們猜想著這次他又要加上什麼條件,
果然接著他說:「楊樹雖然筆直,
可由於年頭太久,中間大多空了,
這時,你們會砍哪一棵?」
雖然搞不懂教授到底想要什麼答案,
我們還是從他所給的條件出發,
討論後回答他:「那還是砍紅松,
楊樹中間空了,更沒有用!」
我們索性也不去考慮他到底想得出什麼結論,
不假思索地說:「那就砍楊樹。
同樣沒啥大用,當然挑容易砍的砍了!」
接著,教授不容喘息地又問:
「可是楊樹之上有個鳥巢,
幾隻幼鳥正躲在巢中,你會砍哪一棵?」
當大家在絞盡腦汁思考,
終於,有人舉手發問:
「教授,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?
測試些什麼呢?」
此時,老教授收起了先前的笑容,
語重心長地說:
「你們怎麼就沒人問問自己,
到底為什麼砍樹呢?
雖然我的條件不斷變化,
可是最終結果取決於你們最初的動機。
如果想要取柴,你就砍楊樹;
想做工藝品,就砍紅松。
你們當然不會無緣由提著斧頭上山砍樹了!」
這時台下的我們被教授的一席話震懾住
這個短短的午後課堂,
教授雖然始終沒有翻開課本教課,
卻賦予了我們最簡單也最深刻的人生智慧:
無論求學也好、未來工作也好,一個人,
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標,
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各種條件和現象迷惑。
看盡形形色色的風景,但最重要的是…
絕對不能忘了自己的「初衷」…!!!
你的目標明確了嗎?
決定好了就堅持、對著目標勇往直前吧!
若輪到你回答,你會怎麼說呢?
試著問問親友吧!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