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人提到人脈,腦海中浮現的多半是主管、同事、客戶等與工作相關的人脈。但只結交特定領域的朋友,可視為「人脈偏食」,長期下來,你的人生可能會有所欠缺或過於依賴。
最好的解決方式,就是將人脈分類,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各類型人脈是否完整,當你需要支持、協助、傾吐時,都能找到對的人。同樣地,你也能為別人帶來這樣的貢獻。
歐洲工商管理學院(INSEAD)組織行為學教授荷米妮亞.艾芭拉(Herminia Ibarra)在《哈佛商業評論》中,以及度沃斯在《NQ人脈投資法則》一書內,不約而同提出3種不同、但相互依存的人脈類型。想創造圓滿的工作與人生,必須以底下3種人脈作為後盾,多元、均衡地發展。
工作型人脈
這是指因為工作需要,與相關人士保持良好工作關係的人脈,對象包括上司、部屬、同事及上下游的供應商與客戶等。你需要他們的幫助,才能完成工作。
建立工作型人脈並不難,難就難在,它往往會和功利與目的性扯上邊,別人對你的接近產生戒心。因此,建立互信與互惠對維繫工作型人脈特別重要。
以保德信人壽首席顧問游文伶為例,她雖然個性有些害羞,卻是兩度拿下保德信人壽業績冠軍的得主。她自我分析,跟客戶的信任關係,完全是靠長期互動養成。
「人脈的建立就像推動一顆很重的鐵球,一天推一點,才能持續往前,也才有機會建立信任感,」她說。
經過了前面用心推鐵球的時期,慢慢地客戶相信她,也願意把她介紹給其他朋友。因此,她可以挪出更多空間與時間做更有價值的服務,而不用忙著認識新客戶。
在這種正向循環下,她的客戶反而像滾雪球一樣愈來愈多。 工作型人脈是每個人都會擁有的人脈,最好的經營方式就是「擺脫目的性」,不貪多,不求快,付出不要想著對方的回報。否則,人脈變成一種「對價關係」,不僅惹人反感,關係也很容易因利害衝突而破裂。
個人型人脈
個人型人脈是指在個人專業領域之外所建立起來的人脈,除了親友外,也包括了你透過社團、校友會等團體認識的朋友。
他們通常會對你的人生有重大的啟發或影響,很多人的生命導師與貴人,都來自此。
這種人脈有管道可以接觸,但若要讓對方進一步成為你的貴人或導師,往往得看機緣及對方的意願,強求不來。
策略兼虛擬型人脈
這種人脈與你現有生活圈可能並不重疊,和工作也沒有直接關聯,甚至,你只是透過網路或其他非面對面形式與他產生連結,例如不同產業的人士、網友等,但他們可以提高你生命的豐富度。
根據理查.柯克(Richard Koch)在《超級關係》一書中所提出來的觀念,策略型人脈可視為一種「弱連結」。柯克指出,與我們有弱連結的人,「泛泛之交」的成分多於朋友,但彼此保持友善關係,就會在關鍵時刻發揮效果。
弱連結最奇妙之處是,不需耗費太多時間與心力去維持關係,卻能帶來巨大收穫,甚至讓你得到某項資訊而改變人生。這種間接影響力,正是策略型人脈的最大力量,隨時會在未來某個時刻引爆。 上述3種人脈的特質、來源各不同,但也可能互相滲透、取代。你的個人型人脈會變成工作夥伴,而策略型人脈也可能化身成貴人。
3種人脈網絡缺一不可
工作型
定義:因工作關係而存在
人脈來源:多在組織內部
意義: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,順利完成工作
維繫的關鍵--強調深度: 建立密切的工作關係
個人型
定義:建立在個人專業領域之外
人脈來源:多半在組織外,如社團、校友會或透過他人介紹等
意義:擁有個人情誼,常會出現導師或貴人
維繫的關鍵--強調廣度: 向外擴展觸角,透過這些人脈再結識其他對象
策略兼虛擬型
定義:多與現有生活圈不重疊,有些透過網路或非面對面形式產生連結
人脈來源:多半在組織外,如不同產業的人士、網友等
意義:提高生命豐富度及廣度
維繫的關鍵--強調槓桿運用 保持友善關係,在關鍵時刻可發揮效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