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你的性格類型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,找到藥到病除的妙方。

趕緊照著專家建議的方法行動,擺脫令你裹足不前的社交恐懼症。

 

你的「害羞指數」有多高

下載 (76).jpg

若你是不擅言辭的河馬

癥結點:問題不在個性害羞,而是人際技巧不足。

解方:只要加強社交技巧,害羞自然byebye。

在水池裡悠游的河馬,一上岸就顯得笨拙羞赧,原因是牠不熟悉陸地的「遊戲規則」,以致於沒人搭理,處處碰壁。 這類型的害羞,多源自社交技巧不足,對人際互動陌生,最常發生在初入社會的新鮮人身上。

該如何改善這樣的困窘呢?答案很簡單,就是盡快掌握人際溝通技巧。 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建議,不妨多觀察主管,或跟資深人員討論,找出成功的社交模式,譬如如何打開話題,眼神、笑容、握手等應對進退的演練,幫自己提早脫離尷尬。

「只要不因畏懼而退縮,當社交行為愈來愈熟練,通常這種羞澀的感覺,會隨經驗的累積迎刃而解,」擁有臨床心理師證照,在東吳大學心理學系任教的吳宗祐,以過去的輔導經驗指出。

下載 (74).jpg

若你是擔心被評價的鴕鳥

癥結點:太在乎別人眼光,忘了自己的優點,遇到窘境就想放棄。

解方:建立自信,學會用「事實」判斷別人的評價,而非靠「想像」誇大他人的批評。

大家眼中健步如飛的鴕鳥,卻總是覺得自己不如人,害怕別人的打量與議論,一到公眾場合,就急著把頭塞在地洞裡。

這類型的人,對周遭事物十分敏感,總認為別人隨時都在評量自己。 吳宗祐笑著說:「要克服這類型的害羞,得先打敗自己內心的『惡魔』!」

此類型常會「誇大」自己的感覺,變成認知與現實間的謬誤,心理學裡常用的「認知治療」,就是不錯的方法。

他舉例指出,有一個個案因臉上長了一顆青春痘,擔心上台講話時,大家猛盯著他的臉看,顯得焦慮不已,沒想到愈想愈逼真,使得情緒波動,在不斷結巴中倉促下台。

因此,吳宗祐出了一個功課,「我要他隨便找身邊的3個人,詢問他們對自己在台上出醜的看法,沒想到大家的答案,都不是他所擔心的那顆青春痘。」驗證了他所想的,並非存在的「事實」。

吳宗祐提醒,不妨養成反覆質問自己的習慣:「我這樣的想法合乎常情嗎?有沒有證據可以證明?大家真的會把精力完全放在我的身上嗎?」

當心思回歸到「這恐怕只是我的想像罷了!」害羞自然煙消雲散。

另外,政治大學教育學系、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吳靜吉指出,「消極探索法」也是對抗羞怯的好方法。 訣竅在於學小孩子多問「為什麼」,當對方批評你:「我覺得你的口才不太好!」,「請問,為什麼呢?」你可以順勢回問,讓他陳述理由,問答之間,

一是他批評背後的邏輯逐漸明朗,你可以避免「想像」後的誇大;二是傾聽之際,你專注在理由,而非自己身上,害羞的燥熱感就會降低。

下載 (75).jpg

若你是容易受驚的無尾熊

癥結點:容易緊張,而且一緊張就出現頭暈、口吃、拉肚子等生理症狀。

解方:練習放鬆以及在心裡「模擬預演」即將要面對的事件。

習慣單獨行動的無尾熊,對於忽然接近的陌生人、簇擁而至的人群,或參加重要會議時,因緊張與驚嚇,常會出現生理的變化,例如臉紅、口吃、胃痛、喘氣或拉肚子。 「由於身體的症狀十分明顯,使得社交恐懼變本加厲,變成一種惡性循環。」

著有《害羞心理學入門》的高雄師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蘇素美分析。 她建議,要避免此類症狀,不妨先舒緩身體的緊張,以降低心理的焦慮。

首先,可透過「肌肉鬆弛訓練」來調節。配合深呼吸,先用力將一部份肌肉緊繃,再予以放鬆,並由臉頰、雙手肌肉開始,延伸到雙肩、胃部、雙腿到腳掌。「肌肉每緊繃4秒,即配合4秒的放鬆,每個部位重複兩次放鬆練習,才算完成一次循環。」

其次,吳宗祐提出,運動選手常使用的「心理預演」也是紓解壓力的做法。 運動員常會在腦海中,「想像」比賽過程的環境,自己如何協調每個動作,並「模擬」可能出現的狀況、迅速反應,臨場時比較不容易失常。因此,與其心神不寧,不如在腦中揣想,「我可能遇到最糟的狀況有哪些,怎麼處理會比較流暢?」就不容易慌張。

images (55).jpg

若你是逃避人群的錢鼠

癥結點:害怕社交、沒自信、過度緊張,是河馬、鴕鳥與無尾熊的綜合體。

解方:多管齊下,列出恐懼清單,從最容易克服的項目逐步改善起。 總趁著夜色,在人群稀少的角落出沒的錢鼠,可說對所有社交敬謝不敏的典型族群,當有人影靠近,便匆忙地往自己的舒適區逃逸。

此類型其實是以上3種動物的總合,也就是說,以上3種害羞特徵,在你身上都看得到,讓你更畏懼社交。

此時不妨多管齊下,運用上面各種類型的解決之道,改善自己的害羞罩門。 另外,擬訂計劃,從熟悉的場合逐步挑戰陌生人群,也是建設性的做法。

曾經歷「害羞到恨不得變成隱形人」,後來成為美國著名溝通專家的莉兒.朗蒂(LeilLowndes),在《臉紅心跳886》書中提到,自己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,就是擬定計劃,管理害羞。

她先擬出一份恐懼清單,將過去、平常及未來讓自己膽顫心驚的事情寫下,並加以分類,從威脅感最低的項目開始執行,接著加高難度挑戰。 朗蒂舉例,一般人視與大老闆搭電梯為畏途,此時不妨先練習與自己考績無關的其他部門上司閒聊,純熟無礙後,再與自己部門的上司聊天;有了兩個主管的對談經驗,當大老闆突然出現時,就不會手腳慌亂,臨場對話也能輕鬆自在。

 

小心,你可能是「社交焦慮症」 一般人容易將「害羞」與「社交焦慮症」混為一談。

名作家、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指出,羞怯是一種人格特質,可藉由自我訓練改善,但在不擅交際前提下,若出現極度害羞、莫名恐懼或憂鬱的臨床症狀,就該留意他並非個性害羞,而是患了社交焦慮症。

王浩威分析,社交焦慮症有些是遺傳,或童年創傷,加上社會人際標準改變,以前崇尚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」,現在不僅要表現自己,又要有高EQ,讓人愈來愈挑剔自己,就容易產生這些身心失衡的症狀,若長期處在焦慮中不治療,便容易變成恐慌症。

因此,當你多次練習應對方法仍無法克服,且心情因受挫產生明顯的封閉與退縮,你或許是患了社交焦慮症,便應該主動尋求醫生的協助,方可見效。

下載 (77).jpg

害羞byebye的10個心靈守則

1.害羞存乎每個人的內心,所以我與其他人並無不同。

2.當我突然害羞時,要知道這種感覺,跟不容易害羞的外向個性比起來,兩者並無孰優孰劣分別。

3.我的注意力要放在「行動」,而非「感覺」。

4.當我有安全感時,就不會覺得害羞。

5.當我會害羞時,表示還有很多重要的功課要做。

6.這些功課會不斷出現,直到我真正了解與學會。

7.只要身心靈平衡,我就能有所突破。

8.每一刻都有人成功,所以不必急於一時。

9.順著天性,不要企圖掌控。

10.害羞有時是個內在指標,當對工作興趣缺缺,或毫無天分時,它就會出現。
 

arrow
arrow

    ThothSe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